1. 2024年6月全国疫情总体情况分析

1.1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概览
2024年6月,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117408例,死亡2254人。这个数字反映出整体传染病防控工作依然保持在可控范围内。甲类传染病无发病和死亡病例,说明像鼠疫、霍乱这类高危疾病目前没有出现大规模传播的情况。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依然是关注的重点,尤其是病毒性肝炎、百日咳、肺结核等常见病种,占据了大部分报告病例。

1.2 各类传染病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对比
乙类传染病中,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,其他病种共报告发病390682例,死亡2253人。病毒性肝炎、百日咳、肺结核、梅毒和猩红热是主要的病种,合计占比高达93%。这说明这些疾病仍然对公众健康构成一定威胁。而丙类传染病中,流行性感冒、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了98.1%,显示出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在夏季的高发趋势。

1.3 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与死亡病例统计
在新冠方面,2024年6月全国新增重症病例112例,死亡病例5例。虽然数据有所波动,但整体来看,疫情已经进入相对平稳阶段。各地对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持续提升,医疗资源调配也更加合理,有效降低了死亡率。

2024年6月全国疫情最新数据(2024年疫情)
(2024年6月全国疫情最新数据(2024年疫情))

1.4 全国发热门诊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变化
全国发热门诊(诊室)诊疗量在10万至13.2万之间波动,说明发热患者数量基本稳定。同时,流感样病例占门(急)诊就诊人数比例在4.9%到5.1%之间小幅波动,反映出季节性流感的影响仍在持续。新冠病毒阳性率从6.2%上升至7.2%,表明病毒仍有一定活跃度,需要持续关注。

  1. 2024年6月各省市疫情通报与趋势研判

2.1 重点传染病病种的区域分布特征
全国范围内,病毒性肝炎、百日咳、肺结核等疾病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。比如,南方部分地区因气候湿热,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病高发;而北方一些城市则在肺结核和百日咳方面有较高报告率。这些数据提示各地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,加强针对性防控措施。

2.2 流感样病例占比与新冠病毒阳性率动态分析
6月期间,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在4.9%到5.1%之间波动,说明季节性流感的影响仍在持续。同时,新冠病毒阳性率从6.2%上升至7.2%,显示出病毒仍有一定活跃度。这一变化提醒公众,在日常生活中仍需保持警惕,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等易感人群。

2.3 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监测结果与变异株流行情况
全国共报送627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,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,其中JN.1系列变异株成为主要流行株。这表明当前病毒传播路径相对稳定,但变异株的存在仍需要持续监测和应对,防止新的疫情风险出现。

2.4 各省市疫情防控措施与应对策略
各地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,如加强发热门诊管理、提升重症救治能力、推进疫苗接种等。部分省份还加大了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力度,确保疫情早发现、早处置。这些举措有效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,也为后续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。